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教育、技术”
华为翻译中心主任 陈圣权-
企业翻译服务原则:客户在哪里,翻译团队就构建到哪里。(翻译岗位的客户意识营造)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
翻译服务的价值:体现在客户商业成功上
客户满意度:对译员个人和翻译团队的第一牵引要素。
定位客户,明确什么是客户满意度。
超越客户的期望。
客户在哪里,翻译团队就应该建到哪里。
翻译的价值和翻译工作的成就感的体现: 帮助客户获得商业、事业成功
1.对译员个人、翻译团队的第一牵引要素:客户满意度
1)翻译的价值、翻译工作的成就感
体现在帮助客户(读者)获得商业或事业成功上。
翻译是产品生命周期的一些中间环节,翻译交付是产品或商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帮助最终用户成功,是翻译价值和成就感所在。
2)定位客户,明确客户满意度。
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工作的价值得到体现,事情就能做长久。客户满意的本质是质量好(超越期望,至少优于客户的竞争对手)、快(立等可取,产品研发周期) 、服务好(沟通、变更、改进建议、最终用户体验视角上的闭环) 。
(3)行业现状:得满意的翻译和本地化服务,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4)译员得站在最终客户体验的角度,站在产品的本地文化竞争力的角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经验,主动向流程前端推进。
2. 工具是生产力。
工具是对流程、方法论、规范和数据的承载。
工具解放人的手脚,发展人的大脑。
机器很容易做到的,人类很难做到,但有些人能做到的机器做不到。
3. 翻译技术、理念与教学
翻译技术教学不等于翻译工具教学
1)文理分开→文理交融,
文科老师需要增加自身对技术的认知,增加对工业领域、制造业的认知,避免总是在内部循环。
2)常有的理论、方法论、规范都要数字化,都可以形成工具,以大量推动学术成果的应用。
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
3)结果导向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需要培养硬实力跟软实力。
(1)硬能力(岗位必备基本功):
双语理解能力(Closely native speaker) 、写作能力(母语写作和信息转换)、全球化和本地化认知能力、
某类专门领域基本知识和对其行业整体认知(需加强,必备一门垂直领域知识。全才和通才的培养很难)、
工具使用能力、竞争分析能力、质量管理、翻译技巧等。
(2)软能力(素质)
客户意识、团队合作、时间管理、新知识的快速学习能力(主动求助、资料查考、归纳)
有效沟通、跨文化沟通与管理→人才培养需要闭环。
二、《培养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高端语言服务人才》
刘和平:新文料人才培养内涵建设
跨专业三大特色
1)语言+翻译+技术/工具:交叉培养,如本地化、IT和语言服司高级译审、语言工程师等
2)语言+翻译+专业:国际重大问题参与者:气候问题、全球多边主义、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国际机构所需人才)...
3)技术+翻译+中国文化外译:如中医与翻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