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一、民俗文化负载词

  1. 1.  定义:

是指 “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反映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

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

  1. 2.  分类:

简单分为民族专有词汇、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普通词汇和习语。

  1. 3.  词汇空缺和冲突

  2. 1)  词汇空缺

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 “对等词” 或 “对应表达”。

2)词义冲突

是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与译语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是互相矛盾的。

词语的字面意义相同,但深层的文化内涵不完全相同或者相反。

4.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1)意译(+注释)法

2)直译法

3)直译加注:指在翻译中保留源语词汇的字面意义‚再加上一个 注释‚解释该词汇的文化意蕴

4)意译法:强调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

 

二、中国饮食文化

我国美食历史悠久,全国形成了八大菜系,烹调方法至少有 50 多种,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发展,

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但许多原理却是相通的。

 

1.中式菜品的一般翻译原则:

早在 19 世纪末,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先生就 提 出 了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1)“信”:译者在翻译中文菜单时应准确翻译出主料、配料、烹调方法等信息。是基本要求。

2) “达”:译者应注重译文的理解性。 “达”的要求,其实质就在于译文。

3) “雅”:译者应整体上考虑英译菜名的“美感”,包括从文化语言等角度。

“雅”不仅要求译者考虑到我国的文化因素,还要注意外国的文化。

 

2.把中式菜名翻译成英语的目的

1)传达基本信息。包括每道菜涉及的烹调方法、制作过程、用料以及营养功用等;

2)作为一种产品推销, 用“雅”的语言引起联想,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

3)传达民族的文化思想,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总之,中国菜的英译从根本上是要为交流服务的,是为了让外国客人理解采取的措施。

 

译文应尽量忠实准确,用语简洁、表现出菜品的原料、烹调方法、佐料等。

才能够让外国客人在第一时间内理解英译文,了解中国菜品,了解中国菜品背后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因素。

以便更深t入地了解中国。

 

3.中式菜品翻译的方法

1) 主料(+with)辅料:以主料为中心词,在用介词 with 连接辅料。如:豆芡 Rice Porridgewith Soy-beans

2) 主料+in/with 味汁(佐料);如:豆腐干 DriedBean Curd in Garlic and Vinegar

3) 烹饪法+原料(+佐料): 如:商芝肉 Steamed Pork with Royal Fern

4) 直译(原料+辅料)+地名+Style :  如:洛南豆腐干 Dried Bean Curd, Luonan Style

5) 饮品和酒水采用完全直译法  :  如:苞谷酒 Corn Wine


4.
菜谱的翻译

  1. 1)  以“实”对“虚”

翻译菜谱时, 吃透这道菜的“内容与实质”, 除掉那些“图有虚名”的东西,以“实”对“虚”,用意译的方法来译。

2)“谐音”转译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谱为追求“三美”,不少原料登上大雅之堂以后,文化的内含较深,不是“隐姓埋名”,就是以“行话”的面目出现,而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便是“谐音”。有时“谐音”侧重于某一两种原料;有时则侧重于某一个词或词组。翻译时,首先要搞清原料是什么与什么“谐音”,然后采用“转译”的方法来译。

 

3)结合“两法”

译其“刀法”又译其“烹调方法”

 

4)直译。

直译菜谱,就是根据菜谱的表面含义用英语意义基本对等的词或词组来译,其顺序和结构基本不增不减。

 

5) 拼音加注。

拼音加注就是利用汉语拼音和英语解释。“注”重在“风俗、风格”与“味道”上。

 

6) 倒译。

根据英语的结构特点的需要,翻译时使汉语的词序与英语的词序完全倒置。这种倒译

往往是把“原料”译在“佐料”的前面。

7)译“汤”时,用“主料+ soup”。

在译“…汤”的时候,它的结构和词序基本上是用“主要的原料+ soup”。

 

5.菜名的翻译

中国的菜名文化内涵深遽,悦耳动听,象征着吉祥如意,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如:有以历史人物菜肴创制者命名、以地名命名、以菜肴的形色味命名、以吉祥语命名、以数字命名、以烹任方法命名等。中国的主要大菜系有鲁菜(산동 요리),粤菜(광동 요리)、川菜(쓰촨 요리)、闽菜(푸젠 요리)

翻译菜名时直译加意译是常见手法。下面以翻译不同主题的菜谱为例:

(1)表示庆贺春节主题的:金玉满堂(Assorted Barbecued Meat platter with Portion ofSuckling

Pig

(2) 表示祝愿主题的:全家福(Mixed Meat&Vegetables);年年有鱼(Whole Fish)

(3)表示婚庆主题的:龙风呈样(Phoenixes&Dragons Dancing);鸳鸯戏水(Mandarin Ducks Playing inWater)

 

 

三、流行音乐文化特性

1.流行音乐文化的特性及影响:

1) 特性:时代性、都市性、商业性、大众性、多样性、娱乐性

2) 生活中的一般影响:

长期以来,从社会到自然、从外在世界到内在心理,流行音乐一直以其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特点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构建着我们的审美感知,影响着我们的审美体验,决定着我们对审美对 象的思考和评价。流行文化已经从广度、深度和强度上构成了我们的基本生存环境。甚至于很多流行歌曲的歌名、歌词,都成了日常生活的习惯用语。

3) 社会性的广泛影响:

全世界无数人正是通过对歌曲的了解和感动,才 触发了内心的悲悯情怀,传递一份能量,奉献一份爱 心,其美育力量得到了极强的诠释。

 

2.流行音乐文化的美育功能

1)提高整体美育教育能力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以礼乐文化著称。所谓“乐” 精神就是美育精神。如果美育只把视野局限于传统艺术领域,势必在满足当代文化与审美发展的需求中就会产生一定的 阻碍。在流行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时 代,其不断扩大的文化与审美影响力,对美育工作既 是挑战也是机遇。

2)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流行文化是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乃至国家影 响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流行文化赋予中国梦以丰富的感性魅力,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 撒进人们的心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极大贡献。

3)高质量流行文化培育新人

 

四、民谣

《民谣英译中特定词汇的诠释———以安徽民谣为例》

1.概念:是种口头传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

2.传播形式:它以口传方式在民众中广为传播。

3.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性质:从文化学角度看,属于“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化出来的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 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 文化层”。

5.传承意义

民谣的研究与翻译,对于保护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符合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走出去”文化战略。

6.翻译难点

特定词汇的厘定与释意理论翻译策略。

是种“说”的语体,根植于口语,最大特色是方言押韵,整体风格表述口语化,内容直白,节奏律感较强。  常出现一些文化和地域特征明显的词汇,大多以方言表述,有较强的口语色彩。

在翻译中,

首先,要厘定这些词汇的基本概念, 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和译文的游离不定,

再,借助释意翻译理论 (首先把语法和词义分开, 指出翻译是释意;继而又把语言意义同非语言意思分开,指出译者需翻译的意思,即交际意义),诠释这些特定词汇的文化内涵。

7. 翻译策略

特定词汇的理解与解构主义翻译策略

1)翻译的前提:民谣的某些特定词汇的丰富的民俗、地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诠释。

关系到译者能否进行深层解读,能否译出文化底蕴的问题。

2)解构主义

强调对文本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的认识,更加注重译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各种因素,为翻译提供新视角。

弥合词汇空缺的首选方法: 借助功能翻译理论,寻求语意上的深层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