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一飞:《北朝鲜卑文化之历史作用》,黄山书社,1992年版。
《胡族习俗与隋唐风韵——魏晋北朝北方少数民族社会风俗及其对隋唐的影响》,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运筹帷幄——三国智囊与策划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韩国磐:《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南北朝经济史略》,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唐代社会经济诸问题》,台湾文津出版社,1999年出版。
翻译:《均田制的研究》(第一译者),(日)堀敏一原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杨际平:《北朝隋唐均田制新探》,岳麓书社,2003年版。
武建国:《均田制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庄辉明:《魏孝文帝》,天津新蕾出版社,1993版。
《西、东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版。
《南朝齐梁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章义和:《地域集团与南朝政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万绳楠:《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中华书局,2011年版。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第二卷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牟发松:《汉唐历史变迁中的社会与国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刘安志:《新资料与中古文史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何德章:《魏晋南北朝史丛稿》,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朱雷:《敦煌吐鲁番文书论丛》,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朱雷敦煌吐鲁番文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黄惠贤:《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四卷魏晋南北朝,修订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与资料》,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蒋福亚:《管豹集——魏晋南北朝史散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版。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治乱兴亡:军权与南朝政权演进》,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版。
《北魏政治史》(9册),甘肃教育出版社。
《唐前“兵部尚书”研究》,中华书局,2019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献丛稿》,甘肃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侯旭东:《近观中古史》,中西书局,2015年版。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佛陀相佑: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王晓毅:《放达不羁的士族》,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文化的清流──正始之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古代人才鉴识术──<人物志>译注与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
《嵇康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王弼评传(附何晏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 》,中华书局,2003年版。
《郭象评传(附向秀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知人者智——<人物志>解读》,中华书局,2008年版。
余敦康:《魏晋玄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高敏:《魏晋南北朝史发微》,中华书局,2005年版。
《南北史掇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华古史求索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
《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南北史考索》,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大象出版社,1985年版。
主编:《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中华书局,2015年版。
《魏晋南北朝官制论集》,大象出版社,2011年版。
《中古时期清浊官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高凯:《汉魏史探微》,大象出版社,2014年版。
朱绍侯:《军功爵制研究》(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朱绍侯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郑欣:《魏晋南北朝史探索》,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季平:《古史探微》,齐鲁书社,2003年版。
汪征鲁:《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尚永琪:《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胡僧东来: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家和传播人》,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鸠摩罗什》,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景蜀慧:《魏晋诗人与政治》,中华书局,2007年版。
《魏晋文史寻微》,中华书局,2018年版。
方诗铭:《方诗铭论三国人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曹操·袁绍·黄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朱子彦:《论三国谋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版。
黄永年:《文史探微——黄永年自选集》,中华书局,2000年版。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严耀中:《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考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晋唐文史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张鹤泉:《魏晋南北朝都督制度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陈仲安、王素:《汉唐职官制度研究》(增订本),中西书局,2018年版。
王素:《三省制略论》,齐鲁书社,1986年版。
陈长琦:《两晋南朝政治史稿》,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官品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胡阿祥:《中国名号与中古地理探索》,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版。
《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张学锋:《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版。
王永平:《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晋唐社会文化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凤凰出版社,2003年版。
《东晋南朝家族文化史论丛》,广陵书社,2010年版。
《汉晋间社会阶层升降与历史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学苑出版社,2004年第3版。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北朝研究存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周伟洲:《汉赵国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敕勒与柔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南凉与西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韩昇:《海东集——古代东亚史实考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史家说史:苍茫隋唐路》,长春出版社,2007年版。
李书吉:《北朝礼制法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2018年一至六卷。
《中国中古史集刊》,商务印书馆,2015年—2018年第一至五辑。
港台地区的研究: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魏晋南北朝佛教地理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治史三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钱宾四先生与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梁启超、钱穆
毛汉光:《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上下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显著特点:数量统计,下册全部为统计表。北魏四姓表、晋南朝大士族统计表、北朝大士族统计表、汉俸秩与魏九品比较表、两晋南北朝起家官品与中正评品关系表等等,共计77个表。另有两晋南北朝士族子弟起家及升迁图、晋南朝寒素官吏任官及身而止比例增高图、晋南朝士族婚嫁图甲和图乙、北朝士族图甲和图乙等六个图。
《中国中古官僚政治论集》,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版。
《中国中古官僚婚姻论集》,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版。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收入10篇论文:《中古统治阶层之社会基础》《中古统治阶层之社会成分》《中古家族之变动》《中古士族性质之演变》《三国政权的社会基础》《两晋南北朝主要文官士族成分的统计分析与比较》《中古山东大族著房之研究》《从士族籍贯迁移看唐代士族之中央化》《唐代大士族的进士第》《中古大士族之个案研究》《隋唐政权中的兰陵萧氏》《敦煌唐代氏族谱残卷之商榷》
逯耀东:《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中华书局,2006年版。
《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中华书局,2006年版。
何启民:《中古门第论集》,台湾学生书局,1978年版。
《中国历代思想家:魏晋南北朝》,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魏晋思想与谈风》,台湾学生书局,1976年版。
《竹林七贤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刘淑芬:《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台北:学生书局,1992年版。
《慈悲清净──佛教与中古社会生活》,台北:三民书局,2000年版。
《中古的佛教与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灭罪与度亡──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chuáng之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海外的研究
[日]内藤湖南著,夏应元选编并监译:《中国史通论——内藤湖南博士中国史学著作选译》(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上古史》《中国中古的文化》《中国近世史》《清朝史通论》《清朝衰亡论》
1、中国历史分期:上古时期,从远古至西晋;中古(中世)时期,东晋至唐五代;近世时期,宋元。欧美史学界称之为“内藤假说”。京都史学派——东京史学派。
2、贵族制论。六朝至唐中叶为贵族制时代或贵族制社会。政治成为整个贵族的专有物,即使是君主,也不能独立于贵族政治之外。君主为贵族阶级所共有,君主政治只有在承认贵族特权基础上才能施行,一人不能拥有绝对的权力。
3、唐宋变革论。在唐宋之交,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均发生根本变化。
4、文化史观。历史的发展本身即是各时代文化的发展。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世界,是一个独立的文明世界。
内藤湖南著,马彪译:《中国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日]宫崎市定著,韩昇、刘建英译:《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
[日]宫崎市定著,张学锋等译:《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上、中、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日]谷川道雄著,李济仓译:《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日]谷川道雄著,马彪译:《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华书局,2002年版。
西方史学界普遍存在中国社会停滞论通病,忽视中国也有中世。为此他创立独具特色的“共同体”理论,即以人群划分的社会组织,包括“豪族共同体”“村落共同体”“地域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国家共同体”等等。“豪族共同体”是社会的基层共同体,豪族在共同体中“能获得领导的资格全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德望”。也就是说,作为共同体的凝聚力,虽然不排斥财力、武力、家族力,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只有道德力、伦理力。民众是共同体伦理关系的存在基础。
[日]川胜义雄著,徐谷芃、李济沧译:《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政治是封建领主制的地方分权政治,而中国的中世则是皇帝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中国豪族阶级的势力具有向豪族制倾斜的性质,即豪族的领主化倾向。但中国社会以舆论,也就是以九品中正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乡论”为基本手段,阻止了领主化倾向,从而形成有别于欧洲的中世社会即贵族制社会。
[日]谷川道雄主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中华书局,2010年版。
[日]吉川忠夫著,王启发译:《六朝精神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日]窪添庆文著,赵立新等译:《魏晋南北朝官僚制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年版。
堀敏一著,邹双双译:《中国通史——问题史试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堀敏一著,张恒怡译:《曹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版。
[澳]张磊夫著,方笑天译:《国之枭雄:曹操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夏日新等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六朝部分),中华书局,1992年版。
[美]姜士彬著,范兆飞译:《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中西书局,2016年版。
[美]伊沛霞著,范兆飞译:《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加]单国钺主编:《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中古史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美]丁爱博著,李梅田译:《六朝文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城镇、墓葬建筑、墓内陈设、物质文化(陶瓷、青铜器、铁器、镜子、金器、银器、鎏金铜器、玉器、宝石与半宝石、舶来品、玻璃器、漆器)、家具、服饰、铠甲和武器、音乐和乐器、日常生活(城市生活、乡村生活、食物和农产品、蜡烛与灯、娱乐、交通方式:骑马、车、肩舆、水上交通)、佛教与道教
[韩]朴汉济:《中国中世纪胡汉体制研究》,汉城一潮阁,1988年版。
《英雄时代的辉煌与暗淡:三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朴汉济教授中国历史纪行》1,汉城四季,2003年版。
《江南的浪漫与悲剧:东晋南朝时代》,《朴汉济教授中国历史纪行》2,汉城四季,2003年版。
《向着世界帝国的征程:北朝、隋朝及初唐时代》,《朴汉济教授中国历史纪行》3,汉城四季,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