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黄水谣

冼星海

冼星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代表作非常多,其中《黄河大合唱》就是最为经典的一部作品。《黄河大合唱》主要由序曲和八个乐章组成,而《黄水谣》则是该作品中的第四乐章。《黄水谣》这首歌曲表现得是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人民流离失所的艰苦生活和对战争的痛斥。

一、《黄水谣》作品分析

近代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结束海外留学回到国内之后,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惨烈战争,痛感中华民族的危亡,冼星海想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与保家卫国的意识。因此,具有八个乐章的著名作品《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而第四乐章的《黄水谣》则成为了一首能够独唱的经典歌曲。《黄水谣》主要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气概进行歌颂,从而表达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对入侵者的残暴进行了深深的痛斥。这部作品描写了黄河两岸人民艰苦的生活,并且传递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

二、《黄水谣》音乐结构艺术特色分析

这首歌曲主要对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进行了描述,通过歌曲痛斥了侵略者残暴的行为,并且将战争中人们的苦难、愤怒、悲伤与失落的情绪表达了出来。这部作品的呈现方式为歌谣三段体,其主要的结构为 A—B—A—E 宫调。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优美,并且质朴自然、苍凉悲壮、感情深切。

《黄水谣》采用的曲式结构为单三段体,虽然歌曲具有非常简单的结构, 但是其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黄水谣》的 A 段为 E大调,节拍为2/4拍。在这部分歌曲中,具有非常明亮、亲切和抒情的曲调。歌曲中的圆号能够将和平生活的追忆展现到人们的面前,其旋律上下起伏不断、气息悠长。歌曲通过委婉的旋律与形象地语言将黄河之水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将人民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和谐安宁的情境形象地展示了出来,使得歌曲宽广而优美。《黄水谣》 不仅具有非常严谨的结构,还具有非常清晰地层次。在 A 段中有很多的四个乐句,并且音乐细节多变,其旋律 结构也多种多样。歌曲所具有的旋律级进上行与波浪音型能够将黄河波浪翻滚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歌曲还采用了旋律中八度,通过大跳音程充分把黄河的水急浪高气势表现了出来,并且使A段从此步入了《黄水谣》 的第一个高潮阶段

《黄水谣》的B段主要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入侵行为、中国国土的丧失以及黄河两岸人们的苦难生活进行 了详细的描写,这也是该首歌曲中的高潮部分。在此段中,节拍从之前的 2/4 拍转换为 4/4 拍,并且附点与长音符都被广泛地应用在乐段之中,没有了A段中那种明朗的情绪氛围,代替的是深沉、悲愤、痛苦以及激动的情绪,并且旋律非常缓慢、低沉。第一句的音调非常地低沉,其旋律线连续下行,表现了日本侵略者开始入侵中国,局势变化非常快。第二句开始于上句尾音高八度上,连续上行到这句高五度的长音处,之后做叹息地下行,通过这样的形式将黄河两岸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为的愤恨以及满地凄凉的苦难生活进行了形象地表达。随后又开始于下行四度,到下一个八度缓慢地停止,将人们心酸的“逃亡”进行了形象地表达。第二句中变长格为短格的节奏表达出用力地申诉却不能够挽回,一点点地与“家乡”分别,在此处的旋律有着明显的变化, 从而使得歌曲有着很强烈的效果,歌曲瞬间到达了高潮, 并且将痛苦与希望、仇恨与斗争等情绪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在《黄水谣》的A’段中,虽然黄河依旧在奔腾,但是却已经物是人非了,该段中的音乐是A段主题思的浓缩,但是所表达出来的情绪却是完全不同的,该段主要表达的是悲戚、痛苦与深沉的情绪,这主要是 A’段中掺入了B段中的一些悲剧因素造成的。A’段的歌词主要有两句,虽然结尾完全地对第二句进行了重复,但是却是此段的高潮部分,对于整个《黄水谣》歌曲而言, 也是第三个高潮点。该部分在第二句旋律上进行了高八度的变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音乐效果。不管是站在音 乐整体的角度上还是站在音乐的内容上来看,A’段都是对 A、B 两段的简要概括,实现了这两段的对立统一,为整首《黄水谣》的发展与情绪转折作好了铺垫。A段在平稳、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了悲凉而具有含义的歌声。 A’段的音色比较暗淡,但是它具有非常深远的艺术意境, 使得听众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