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野玫瑰

舒伯特

一、《野玫瑰》的结构框架

诗人歌德所作的这首歌词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来描述男孩不畏玫瑰刺手,毅然地摘下在荒野的一朵红玫瑰的故事。这首曲子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刻画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首尾段落的旋律大同小异,中段则作出对比性的变化,整体以起、承、转、合的框架将物情感发展的谐和、匀称的整体感觉以及逻辑性将作品做到变化却有统一,统一但也有变化的适度的感觉。

 《野玫瑰》是用分节歌的形式写成的,全曲由三个分节构成,每一节歌词都唱同一个旋律。这首歌由48个小节组成。每节有12个小节,主要的结构是由4+4+4+4的四个方整乐句构成。第一个乐句中,第1个小节和第2个小节和声都是在I级和弦进行,第3小节是主要是由两个属七和弦组成,而低音位置由导音到下属音的增四度进行,然后利用其与I级和弦的共同音转到了第四个小节。第三乐句将和声进行转为7级-I级。第四个乐句则分为两个部分,由两个乐节组成,前两个小节似乎代表了乐曲的结束,后两个小节又再一次变化,最后在终止式上完成了终止,伴奏上模仿了前两乐句的旋律进行,四个乐句整体呈现出了起、承、转、合的特点。

这首作品以分节歌的形式来写它的旋律较为简单朴素,但又不失流畅和动人。在第一段中,小男孩发现了玫瑰,心中特别欢喜,便忙上前呼唤玫瑰。在第二节中,作者用拟人的方式来描述小男孩与玫瑰的“对话”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既表现了男孩的天真,同时表现出了玫瑰花无法反抗和对摘花男孩的无奈。在第三节中,男孩终于如愿的摘下了玫瑰花,虽然他被刺伤,但是他仍是难掩心中的喜悦,而玫瑰花只能无奈。这首作品在围绕着G大调上进行,在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出现了半音变化音,这样的变化并没有显得风格怪异反而突出了小男孩的童趣与天真,增添了一分俏皮,同时也凸显出了野玫瑰的美丽。

    、《野玫瑰》的创作手法

《野玫瑰》是舒伯特十八岁时创作的艺术歌曲,歌词其实来源于诗人歌德的诗歌,这是一首亲切又让人感觉温暖的歌曲。这首歌每16个小节为一段旋律;总体分为三段不同的歌词,主要是诉说舒伯特的浪漫情怀。《野玫瑰》这首歌曲运用独特的叙述以及问答对 话结合的形式,侧面表达出一段玫瑰与男孩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

(一) 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

《野玫瑰》主题创作是采用德国的民歌风味,歌曲结构为三段分节歌,虽然同样的旋律,同样的歌词,但意味着的东西已经不一样了。仅仅一个延音符号,停留的那片刻,可以是叹息,又可理为像是在怀念什么。接着在恢复原速,好像从未发生什么,一切又 回到最初的状态。词与曲的关系不仅要顾及到音乐中的和声节奏问题,还要联系到歌词的文学部分,此外还有歌词与音乐结合的过 程中所产生的相关的问题。

(二) 新颖的曲式结构

舒伯特常用的歌曲曲式大致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分节歌的形式;第二种是发展了的分节歌的形式;第三种是三段体的形式;第四种是自由结构的形式。《野玫瑰》的曲式结构是分节歌的形式,虽沿用了同样的旋律,但在歌词中表达的内容作出了巧妙地变化。 

(三) 拟人的《野玫瑰》

这首作品用以一个第三人称的语气开头来讲述一个小男孩和玫瑰的故事,其中男孩第一次看到野玫瑰的时候象征着初次遇见心爱之人的欣喜,男孩欣喜的跑去看长在荒野上的野玫瑰,玫瑰却坚贞不屈,自命清高,要刺痛男孩,但是无知的男孩,不管玫瑰怎样表现自己的不屈服,他仍然忍受着伤害狠心将玫瑰摘下。这首诗主要写的是男孩与玫瑰之间的爱情壮美且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