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介绍
弗朗茨.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艺术界最杰出的音乐人才,作为炫技派领袖人物他集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宫廷乐长等身份于一身,其极为浓厚的音乐兴趣让幼年的李斯特就呈现出非凡的音乐灵性和演奏天赋。李斯特一生经历丰富,每一段生活都给他涂抹上不同色彩,带来思想的变化与创作能力的更新。李斯特的一生大致走过三个时期:自少年离家求学并在青年期事业得以快速壮大发展的法国巴黎阶段,中年迁至魏玛就任魏玛宫廷乐长的第二阶段,以及在欧洲各国巡演且终了生命于罗马的第三阶段。十二首超级练习曲创作于李斯特的青少年时期,这套作品具有炫技性和诗意性双重特点,迎合了李斯特所处的浪漫主义时期时代的重要特点,不局限于古典主义那种专属为宫廷和宗教而创作音乐的单一目的,以自由表达个人的情感及思想为首要,开拓出新颖的具有创时代意义的艺术创作手法和演奏方式,为之后音乐界的发展开疆辟土,为后期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铺垫了基础方向。其开创的标题化作品因演奏形式极具张力的表现性弹奏,使浪漫时代的音乐无论从感官还是艺术内容上都更加丰富饱满拥有情绪和灵魂。浪漫主义时期是各种哲学、人文、美学、艺术多样化又相互交融而产生的大时代,同时又是欧洲的变革时期,无法自我解脱的人们对于“英雄能解救社会”这种幻想抱有相当的好感和期待,这些需求使得“英雄”这种人物形象扎根于动荡时期人们充满期待和平的内心中。李斯特凭借着同样对社会动荡的无奈、渴望英雄英勇救世的期待为动机,成就了第七首超级练习曲《英雄》的艺术创作。
一、李斯特背景概述
(一)欧洲社会环境变革
欧洲的社会动荡和大变革带来了整个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逐渐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呈现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强调人性的平等自由,反对封建、反对神的存在、反对教会,“以人为本”成为欧洲社会革命的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为世界的发展推注了一剂强有力的特效药,人们思想的改变向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要求使得社会格局以横向整合的模式进化。新格局带来的是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人群的崛起,经济财富的分配更多地向平民大众倾斜,颠覆了过去千百年完全被资本主义掌控的面貌。经济发展本身会促进艺术的进步,而人民在资产富足的情况下对于用音乐去满足空虚的精神这件事有更多的实际需求,也有足以支付的能力来满足这种需求,这两点都着实有力的推动着艺术活动的持续进行。为满足供需平衡,艺术会以更快的速度来发展。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于生活,受到需求的促进,音乐在创作和表演的供应量上是巨大的,不过根据市场成绩的表现可以看出,观众对相同模式的音乐总有听腻的时候,这刚好通过艺术市场自由的调控,呈现出无论是在产出量还是品质上都对音乐的形式和表达有更高要求的现象,这一现象直接推动了音乐创作和音乐演奏的积极发展。
(二)艺术文化发展变革
就音乐家本身而言,取长补短开创新型艺术形式更是必要的。随着这些关系递延式的传延,以上要素很大程度的推动了整个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者的百家争鸣。李斯特在这种大环境下集众人之力发展出个人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和演奏形式。“钢琴之王”的声誉来源于李斯特高超的演奏能力,超强的即兴能力和对钢琴声音张力的清晰认知形成了他高超的炫技型弹奏。李斯特别出心裁侧身于台下观众,用一架钢琴的演奏模拟整支管弦乐队的音响效果,作品覆有标题,紧凑、饱满的作品内容与标题紧密相扣交相呼应,震撼的交响音效通过李斯特灵活的手指和疯狂的肢体语言主导了现场气氛,饱含情绪的观众共鸣在其作品阐述的精神内涵中,李斯特可以做到凭一己之力将现场的气氛带向热烈的高潮。这在当时人们看惯了过去单调统一模式的钢琴演出的情况下,无异于出现了一个举世瞩目的英雄般的新秀,他的音乐将人们从干枯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以从未见过的激昂、灵动、悠扬的视听感丰盈了人们枯竭的灵魂。比如,作品《英雄》本是对世俗社会的不满而创作的作品,当这首作品与李斯特激情的现场演绎结合在一起时,“英雄”似乎是降临于世的,贴合着观众对救世英雄热切的渴望将其以音乐的样子声象化。虽然《英雄》只是超级练习曲中的一首,单独拿出来看也比较精短并不能称为大作,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种让人十分抒发内心情绪的作品是非常优秀的,而对今天的钢琴学习者来说,能将如此精悍的作品演奏、表达到位也并不容易,它的技术含量和英雄思想的表达是我们需要潜心研究精雕细琢的,想要贴近李斯特原版的演绎水平更是需要花费时间去精进。李斯特的艺术成就要归功于他是音乐艺术的集大成者,除了天分,时代还给予他太多的机遇,比如他的师承关系,以及对好友艺术能力的借鉴和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