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演奏分析

1.关于旋律
肖邦作品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旋律线条很长,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也不例外。我们在演奏这部作品时要注意旋律的走向,切忌把该作品的一个完整的乐句切碎。例如,这部作品的引子部分5~8小节处,我们要想象成这四小节是一个完整的乐句,先渐强后渐弱,不要按小节划分成四部分。呈示部主部主题尽管动机材料短小且动力性很强,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主部主题是四小节构成一个乐句,我们必须在保证动机材料具有推动力的前提下,注意到旋律乐句的分布和旋律的走向,以正确把握作品内涵。副部主题的旋律线条变得更长,用8小节的长乐句使旋律富有歌唱性与流动性。结束部的三连音柱式和弦虽然在不停地离调,但是仔细观察乐谱后我们不难发现,该处一个乐句
是由四个小节构成,每个小节之间都是一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关系。总而言之,该部作品大量运用长乐句来勾勒长旋律线条,我们在演奏时必须要注意旋律的走向以及乐句之间和乐句内部的逻辑关系,切记把曲子弹“散”、弹“碎”。

2.指法的运用
正确的指法可以让音乐更加流畅、旋律性更强,法的变化往往会带来音色的变化。以呈示部的副部主题为例,要想演奏出如歌的听觉效果、要想充分表达肖邦内心那种短暂的安宁,除了要注意旋律和乐句之外,还应注意指法的运用。在演奏这一部分时,我们必须保证右手旋律的连贯性,需要采用同音换指等适当方法将
旋律声部都连起来,乐句中间不能断。

3.速度和力度
整首曲子以“Grave”这样严峻、沉重的四小节引子展开,之后速度加快进入非常短促快捷的主部主题动机,这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好似一幅暴风雨来临之前乌云遍布天空的画面,之后迅速进入如歌的副部主题。我们在演奏此曲的过程中,由于主部主题动机材料推动力极强,我们很容易会出现“越弹越快”
的现象,到了副部主题很多人会做慢速处理,速度会相对主部主题放慢一些。但是我们必须要牢记一点: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严谨而统一的速度是演奏好此曲的关键。在演奏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把握好速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做弹性节奏的处理时必须要注意整体速度要统一,这是达到肖邦所要表现的音乐效果的关
键所在。除了严谨统一的速度,力度的处理对于演奏好此曲也极为重要。整首曲子很多地方都标了“f”和“ff”,但是肖邦的内心深处的感觉绝不仅仅是几个简单的力度符号就能表现出来的。以开头的引子为例,很多人演奏时一开始就用相当大的力度弹奏第一小节的八度音程以表现出此曲悲痛、沉重的基调,但是这并不是肖邦的本意,其实最恰当的演奏方法是,开头不需用太大力度,目的在于充分表现那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并为呈示部和展开部做铺垫,如果开头演奏力度过大则会使得肖邦内心深处的痛苦与不安趋于表面化,削弱了听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