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第1—7 小节):引子的主题预示着即将出现的呈示部主部的主题,从调性调式上看,两个部分都是g和声小调,并且两个部分都用了相同的和声关系,采用了Ⅱ—Ⅴ—Ⅰ的终止式。在速度和节拍上,引子为广板,4/4;主部主题为中板,6/4。
呈示部(第 8—93 小节):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这四个部分构成了呈示部。呈示部体现了音乐形象的逐渐转变。进入到主部(第 7—36 小节),和声从 g——C——D——g 进行。连接部(第 36-44-67 小节):连接部和声进行为 g——♭B——♭E,副部(68-82 小节)♭E 调。结束部(82-93 小节)由♭E 调转换为 a 小调。
展开部(第 94-165 小节):展开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94-105)展开主部依然使用的是 a 小调,第二部分(106-125 小节)展开副部调式调性采用了 A-♯f,第三部分(126-137 小节)差部为♭E 调,第四部分(138-165 小节)调式调性由♭E 调—♭e 小调。
再现部(第 166-208 小节):再现部由再现副部,再现连接部和再现主部构成,再现副部(166-180 小节)♭E 调,再现连接部(180-194 小节)♭E 调-g 小调,再现主部(194-208)g 小调。
尾声(第 208—264 小节):尾声采用了新的主题材料,这部分也是全曲的
第二个高潮,又一次采用了和引子相同的4/4拍结构,具有较大的规模并且能独立的进行展开发展。就此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208-216 小节,第二部分 216-251 小节,第三部分 251-264 小节,三个部分都使用了 g 小调。
这是一首结构宏大,内容题材丰富的乐曲,作曲家积极创新,通过这种特
殊的曲式结构来构成叙事曲这一新型体裁,也为后来的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新
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