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演奏分析:

《a 小调奏鸣曲》是舒伯特在钢琴创作早期的作品,1815 年到 1817 年创作多首奏鸣曲,但只有三首写的比较完整。从舒伯特早期奏鸣曲还能看出贝多芬的创作影子,创作动机、曲子表现的英雄气质等等。但《a 小调奏鸣曲》开始,已经慢慢摆脱古典大师的影响,舒伯特有了自己的创作特点,歌曲的大量创作,使得舒伯特在写作钢琴创作的过程中,旋律线条感十分明显,抒情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已经具有浪漫主义早期音乐风格。


   第一乐章 6/8 拍,a 小调,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1—64 小节),主部主题由 a 小调开始,没有前兆,弱起开始,右手八度加和弦三度音构成,由 a小调五级开始级进下行,配合左手主音八度跳跃,力度开门见山,力度 f,加上附点
的节奏型,一种铿锵有力,步伐式的进行感觉。随后右手双音级进上行,力度 p 和开头形成对比,节奏较开头舒缓,一种若有所思的感觉。随后由主调属和弦组成旋律分解,紧凑的十六分音符表现出内心的一种冲动,下行回到开始主题。第二句开始材料
没变,结尾和声变化,低音持续的 G,为进行到后面关系大调 C 作出准备和过度。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演奏力度,强弱的对比。开始强的出现,手腕一定要保持平稳,掌关节支撑好,手的框架不能散掉。双音的弱进行到渐强连接十六分音符的跑动要均匀手指保持积极主动。随后进行到连接部分(11-27 小节)。前三小节继续运用了主部的材料,但乐曲调性由小调色彩转到了 F 大调上,最后停留在 F 大调属和弦上。让人内心一种温暖感觉,音乐即将展开,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思索和遐想。之后两小节继续过度展开,高声部以及低声部同时级进半音上行,一种紧张的气氛达到烘托,力度由想象的弱,开始渐强,一种迫不及待解决,期待之后的展开。此部分弹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尾的语气,每句结尾弱的语气要做出来,符合舒伯特多变的情绪的特征。演奏过程中还要注意乐句半音的变化,不断的上升,力量传到指尖,把两个外声部旋律要突出。由于是句子开始由弱拍进入,弹奏的时候不宜过重,此外 6/8 拍的韵律也要把握好。


  副部主题(28-53 小节)由 F 大调离调到降 E 大调。副部由两句构成 11+14 的结构。两句和声框架变化不大,主要体现在织体的变化。第一句开始处于 F 大调,左手持续低音 F,烘托背景,右手变成长线条,节奏放缓。而到了 38 小节,第二句中动机没变,左手持续低音,右手八度交替,改变第一句齐奏,使音乐具有慢速动感,音乐继续发展。整个两句使旋律变得舒缓,开始抒情。之后经过音乐继续发展,以及扩展,最终落在 F 上停止,整个部分基本保持主题特征。两句开始右手都是持续的八度行进,要采用手腕断奏的形式,八度在演奏的时候非常容易使手臂紧张,因此演奏此段时要尤其注重手臂的放松,靠手臂重量自然弹奏八度,同一个力量完成一串音,而
要避免每个音单独向下用力,造成胳臂僵硬带来的紧张感及旋律上的生硬零碎。下来便进行到呈示部结束部(54-72 小节)。材料来源于副部主题材料。结束部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力度。左手低音 pp 力度似有似无,右手旋律稍加突出。
演奏过程中,左手低音的烘托是一种背景,指尖要轻,但不能无,这就要考验演奏着在“弱”中弹“有”的能力,既要弹清楚,又不能破环旋律,不能漏掉一个音。

  展开部(73-122 小节)开始前有 9 小节的铺垫,材料来源于结束部,由 pp 开始逐渐到 ppp,左手持续的低音烘托背景。展开部大量的出现转调,由 E 大调转到 D 大调又进入 C、F、降 A、A 等,转调没有准备直接进入新调部分,大调色彩明亮,配合附点、十六分音符左右手的交替,和弦内三个八度的上行,推动音乐继续发展。这段一共 22 小节,并不多,值得一提的是,结尾部分有两部分休止小节,整小节休息,使得激烈、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短暂的停顿,若即若离,意犹未尽,稍微的停顿也为下
一段做出铺垫。一个延长符号的出现,也预示乐句的结束。经过了前面部分的激烈的八度上行,左手边的只在一个八度内进行,左手低音变换也十分小,半音之间的变换,而且持续两小节变换一次,和前面部分形成十分明显的对比,是音乐很好的平衡,也
使听众有了新鲜感,舒缓进行。最后结尾落在了 A 大调上,双 f 加上休止符。是音乐暂时平静,充满幻想。弹奏过程中要注意到力度强烈的对比,由 ppp 到 ff,展现内心热情的迸发。音阶的上行、音域的升高,使得整个情绪要更加积极。弹奏右手长音
的和弦时候,掌关节一定支撑好,把每个和弦“抓”住,弹下去,而不能弹的很虚。虽然是休止符,但音乐不能停,人体的呼吸要应和着音乐气氛的呼吸,紧接着要进入到再现部。从 123 小节开始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乐曲进入到 d 小调,没有回归 a 小调,这也是一反常态,体现了舒伯特创作的新思维,并没有局限古典奏鸣曲作曲规律,一味的模仿。再现部动机和 a 小调一样。再现部结束前有 14 小节的结尾句,材料又回归 a小调,开始音完全一样,半终止落在下属,最后回归 a 小调。弹法较开始部分略有不同,语气由 ff 变为 fz,持续渐强,曲子在 ff 中结束,而不是强后弱,弹奏时应注意结尾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