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参与教学内容,建议您使用更快速的浏览器。点击下载更新
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版本对比:

  钢琴家演绎都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通过音符的长短强弱的变化把对作品的理解
以及内心的情感显露出来,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内心的情绪去演绎作品。很多时候作曲家是没有写有关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应该弹出什么样风格,是否需要加入踏板,是连奏还是断奏,指法是怎么样的等等,所有的这些可能都需要演奏家自己去演绎。

  威廉·肯普夫德国钢琴家、作曲家。很早就已经是出名的钢琴家,得到人们的敬仰,成为舒伯特等钢琴作品的权威演奏家。肯普夫演奏特点细腻不造作,音乐柔美、动听,速度力度适中,听得特别温和。对比《a 小调奏鸣曲》,同样是第一乐章,不过分快的快板,威廉·肯普夫在演奏过程中速度适中,起伏感不明显,在结尾无明显变化。在肯普夫演奏中,左手低音完全做背景衬托,旋律全都放在了右手八度。

  米凯兰杰利,世界著名的意大利钢琴大师,演奏特点声部分明,起伏感较强,音色变化较大,内心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米开兰杰利在起始速度比肯普夫要慢了些许,但在随后的十六分音符速度激进流动感更强烈。到了 24 小节的时候,米开兰杰利速度上也使自由了很多,速度渐慢到结束。在米开兰杰利的演奏中,在中声部左手二指弹奏清楚,旋律十分清晰,反而右手八度却不明显,在米开兰杰利第二乐章开始左手颗粒感明显比肯普夫要强很多,感觉是在陈述一件事情。第三乐章米开兰杰利还是发挥了他强烈的情绪对比,以及指头力量的爆发。
  

  布伦德尔奥地利钢琴家是莫扎特、舒伯特等的最佳诠释者他把歌唱性和对结构的
把握结合得天衣无缝。布伦德尔整首乐曲“弱”起伏感很强,他没有米开兰杰利很强的起伏变化,却较肯普夫情绪热烈,介于二者之间。布伦德尔整个乐章速度是三个人中最平缓的,每一个都赋予意义。布伦德尔在第二乐章力度和速度都放缓了很多,完美的呈现乐谱标记,也许是对舒伯特本人有独特的理解。到了第三乐章布伦德尔乐句分明,每一句起伏感、旋律线条特别明显。不同演奏特点显示出不同钢琴家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对音乐不同的理解,你觉得那样好听,那样更符合作曲家的意图,以及作品的情景,那你就可以按照你内心的理解去演绎。

  总的来讲肯普夫弹奏过程比较严谨,整体构思以及布局都很明了,情绪对比不是特别明显,遵循古典主义演奏风格,触键轻巧,音色干净透彻,踏板运用轻巧自如米开兰杰利弹奏过程情绪对比较强烈,左手低音更加清晰明了,声部分明,高中低声部旋律线条清晰。触键较深力度以及速度变化较大,内心起伏感也比较强,踏板运用较厚,完美的体现了浪漫派的热情。布伦德尔速度交平缓,旋律抒情性很强,乐句分明,乐句起始和结尾语气特别明显,总的力度都较温和,符合古典奏鸣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