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钢琴伴奏在中西方艺术歌曲中所承担的功能比较分析
归纳其功能共性,无论中外,精雕细琢的钢琴伴奏都是艺术 歌曲的一个重要特征,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创作和表演中都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旋律、歌词同等重要,或起到强化、加 深艺术形象的作用,或起到提示、补充的作用,或起到烘托气氛、 制造意境的作用。而通过对中西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风格差异 性的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挖掘得出,钢琴伴奏在中西方艺术歌 曲中所承担的功能也有具体的差异。西方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 偏重于写实,钢琴伴奏更多的是紧跟其唱,对于具体的艺术形象 更多的是起到加深、强化的所用,前奏、间奏和尾声往往都只是起 到了音乐提示、补充的作用。强调与人声的高度融合,合作性更 强。如舒伯特的《鳟鱼》、《摇篮曲》、《致音乐》、乔尔达尼的《我亲爱 的》、柏戈莱西的《假如你爱我》等等大量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 都有充分体现。中国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偏重于写实,钢琴伴 奏部分除了有紧跟其唱的任务外,对演唱更多的是起到烘托、渲 染、补充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如黄自的《春思曲》,就是首 先由钢琴伴奏部分模仿“雨滴”声的三连音引入安静、惆怅的意 境,为主题“潇潇夜雨滴阶前”的画面感起到了恰当的渲染气氛、 确定音乐基调的作用。之后的第 5、第 8、第 9、第 10 小节中的间 奏,不但起到了提示、补充的作用,实际上左手部分的旋律与人声 部分根本就是一条浑然一体的统一旋律线,蕴含着强烈的一问一 答的语气感在里面。接下来的 11—17 小节中,钢琴伴奏与人声看 起来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声部,乐句的速度稍稍加快,右手十六分 音符六连音与左手具有动力感的八分音符组合在一起,渲染了紧 张的气氛,带动了主人公逐渐激动的心情,在第 17 小节中,此时 的间奏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既是对前一段激动心情 的平复,也是对后一段意境的引入,此时钢琴伴奏的速度、情绪都
具有一定的主导性,直接关系着作品的情感处理和风格的把握。 歌曲的结尾又回到最初的钢琴伴奏中,在抒情静谧的气氛中结 束。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这些功能特点在《教我如何不想 他》、《大江东去》、《点绛唇·赋登楼》、《春江花月夜》等作品中都有 所体现。
四、中西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技术侧重对比分析
中西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演奏方法是相通的,就演奏技 巧方面来讲,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有所侧重。这些技术侧重具体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节奏 西方艺术歌曲偏重写实,钢琴伴奏主要是用来加强和深化作 品中的艺术形象,对作品的把握更加客观,创造性与夸张性相对 较弱,节奏上要求更加严谨而规范。如前文所提到的舒伯特的《鳟 鱼》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小鳟鱼在河里欢快地游来游去的画面, 钢琴伴奏中节奏的把握应严谨准确、均匀而有弹性,十六分音符 六连音与八分音符的组合应该弹奏的整齐清晰,活泼跳跃而具有 强烈的律动感。中国艺术歌曲偏重写意,钢琴伴奏更为重视对人 声旋律的补充和音乐气氛的渲染,对作品的表达更为主观,讲究 气息。节奏的把握要以 “形散而神不散”为核心理念。如赵元任的 《教我如何不想他》中,钢琴伴奏的的前奏与间奏部分起到了提示 音乐、制造意境、和补充乐句的的作用。前奏的句尾往往有稍稍减 慢的速度要求,要做出收句的语气感,节奏上要准确而不呆板,稳 而不停滞,连贯而流动的做出旋律线条。两句之间的小间奏往往 都是对人声旋律的填补,如影随行,仿佛是云淡风轻的回声一般, 是连贯的、抒情的、诉说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跟人声旋律一起,如 同讲故事一般娓娓诉说,交相呼应一起阐述内心的深情。
2.音色与触键 西方艺术歌曲在触键上更具传统性与规范性,力度层次控制 细微,音色控制上细致讲究,通常要基于不同的音乐风格掌握且 运用不同的触键方式,弹奏出恰当的音色。如莫扎特的《阿利路亚》,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严谨、理性、简洁、明快,音色上讲 究明亮、清晰,在钢琴伴奏的弹奏中也要遵循这种原则。作品在总 体上要求手指独立、垂直触键,指尖保持明确的触感,音色要干净 明亮。尤其在弹奏右手十六分音符半分解和弦与左手八度进行 时,手腕要放松,右手手指要高抬指,触键要快,指尖结实而敏捷, 声音干净、均匀、明亮,做出颗粒感强的音色,左手八度的弹奏节 奏要稳而准确,手腕放松、一指与五指要支撑好,把力量要完全的 送到指尖,做出结实而有支撑感的音色。 又如,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跟之前的古典主义音乐相 比,节奏上稍稍自由、抒情性强、旋律气息长、和声色彩丰富、富于 幻想性,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音色上大多数都是柔和而圆润的, 贴键法触键和低指触键在此时期的钢琴伴奏中得到广泛运用。 如: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左右手相间的十六分音符分解 和弦是本首钢琴伴奏主要运用的音型,在弹奏的过程中要采用贴 键法触键,避免高抬指,指尖力量均匀连贯,轻的地方要弱而不 虚,重的地方要强而不砸,左右手的衔接要自然严密,听起来没有 换手的痕迹,手腕和小臂放松且有由内到外推动的感觉,并且细 致的做出音乐的起伏,弹奏出柔和、均匀、自然、连贯的音色,十六 分音符的织体绵长而抒情,紧贴人声旋律,共同表达出美好的感 情。表现中国艺术歌曲,除了掌握运用规范的弹奏方法以外,还需 要演奏者具备中国传统音乐的素养,钢琴伴奏的触键的方式更加 多元化,在音色的变化上更为丰富,有些甚至还要用钢琴模仿出 中国的民族乐器。如在《春江花月夜》中,钢琴在引子中的亮相中,同音重复的轮指弹奏与左手的震音,由慢到快的模仿击鼓声。 在 49 小节的衔接段中,钢琴伴奏以装饰音接和弦强音的向 下模进形象的模仿了古筝的音色,刻画了高山流水的画境。 107 小节—140 小节完全由钢琴伴奏独立完成,由带有装饰 音的八分音符模进音型开始,由慢到快、情绪越来越激动,一直发 展到右手十六分音符、跳音轮指、八度进行、密集和弦、震音、刮奏 的多种弹奏方法和渐强趋势,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营造出雄 伟壮阔的气势,抒发出激情澎湃的艺术情怀。
中国艺术歌曲与西方艺术歌曲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以及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的,欧洲是艺术歌曲的发源地,西方艺术歌 曲无论从创作技巧还是艺术效果上都相对更加成熟,中国艺术歌 曲从最初的模仿到大量作品的纯熟创作再到如今民族性的技法 创新,也展现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成长与潜力,中西方艺术歌曲 从创作题材、文学内涵、审美观念都存在着不同,有着各自鲜明的 艺术特征,在演奏与教学中,深入了解并研究它们风格与技术侧 重点的不同,对于细致的把握中西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弹奏、 更深层次的诠释艺术歌曲的精神内涵、更专业的与人声共同表达 艺术歌曲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