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王守仁的生平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129日(15291月)。祖父王伦,教书先生,直接影响王守仁。祖孙二人关系密切。父亲王华,成化年间进士第一人。

1.早年:

辞章之学、习武

辞章是指诗文。弟子钱德洪等撰写的《王阳明年谱》记载了事情的详细过程:王华高中魁元之后,寄书乡里,迎请老爷子王伦进京奉养。王伦带着家人北上,路过金山寺时遇到朋友,就与朋友把酒言欢,喝到半酣,二人提议作诗纪念。却不料他们还在冥思苦想,11岁的守仁就已然吟出:“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纱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王守仁很有天分,但后来放弃了诗文之学,是因为他认为诗文无益于国计民生。

随父亲在北京生活,北部边关不稳定。15岁出居庸关等关口,有经略四方之志向。一心想着骑射,曾驱逐胡儿,经月始返。他在梦中拜谒了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祀庙,醒后写下一首绝句:“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以马革裹尸还”。不仅有骑射之术,而且热衷讨论兵法战略等。

出入佛老之学,寻求不朽之道。打坐修炼。21岁格竹子,七日不得。28岁中进士,入仕为官。游九华山,与仙人蔡蓬头谈。“道路如此险峻,你如何到得这里?”“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两个好秀才。”终未果。31岁念及亲情,悟仙佛之非。

2.龙场悟道

孝宗病逝,武宗即位,改元正德。刘瑾掌权。(明代政治的不治之症。阳明学与专制皇权。)刘瑾等被称为八虎。有大臣上书请求诛杀刘瑾,得罪下狱,王守仁上疏救护,得罪,廷杖50,死而复生,系于诏狱,(廷杖与诏狱是皇权极度发达的标识。)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作驿丞。条件极为艰苦,唯一的随从又病了。龙冈山上找到一个山洞,名为阳明洞。语言不通,胸中悲凉苦闷至极。“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外物者,误也。”修建龙冈书院。正德四年(1509年),调任贵州提学副使。年底,升任江西庐陵知县。

3.三大事功

正德12-13年,平定赣南农民暴动。平山中贼。推行十家牌法,肃清部队奸细,强化治安。就地选取民兵,精简官兵。就地给养。设立社学,建立乡约,政教一体。军事打击与安定百姓一起抓。

正德14年,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卫队19000人,大臣需参拜——明代亲王。朱宸濠四处收兵,号称十万。疑兵迷惑,号召勤王,直捣南昌。

嘉靖6年,出征思恩、田州的南夷叛乱,和平解决。阳明撤兵,两位首领出降,各杖100,解绑放归。明代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地方官处置不当所致。设立乡学教化之。

4.讲学不辍 

5. 断魂青龙铺。病急。经过梧州,拜谒伏波庙。十一月二十九日,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王守仁的生平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129日(15291月)。祖父王伦,教书先生,直接影响王守仁。祖孙二人关系密切。父亲王华,成化年间进士第一人。

1.早年:

辞章之学、习武

辞章是指诗文。弟子钱德洪等撰写的《王阳明年谱》记载了事情的详细过程:王华高中魁元之后,寄书乡里,迎请老爷子王伦进京奉养。王伦带着家人北上,路过金山寺时遇到朋友,就与朋友把酒言欢,喝到半酣,二人提议作诗纪念。却不料他们还在冥思苦想,11岁的守仁就已然吟出:“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纱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王守仁很有天分,但后来放弃了诗文之学,是因为他认为诗文无益于国计民生。

随父亲在北京生活,北部边关不稳定。15岁出居庸关等关口,有经略四方之志向。一心想着骑射,曾驱逐胡儿,经月始返。他在梦中拜谒了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祀庙,醒后写下一首绝句:“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以马革裹尸还”。不仅有骑射之术,而且热衷讨论兵法战略等。

出入佛老之学,寻求不朽之道。打坐修炼。21岁格竹子,七日不得。28岁中进士,入仕为官。游九华山,与仙人蔡蓬头谈。“道路如此险峻,你如何到得这里?”“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两个好秀才。”终未果。31岁念及亲情,悟仙佛之非。

2.龙场悟道

孝宗病逝,武宗即位,改元正德。刘瑾掌权。(明代政治的不治之症。阳明学与专制皇权。)刘瑾等被称为八虎。有大臣上书请求诛杀刘瑾,得罪下狱,王守仁上疏救护,得罪,廷杖50,死而复生,系于诏狱,(廷杖与诏狱是皇权极度发达的标识。)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作驿丞。条件极为艰苦,唯一的随从又病了。龙冈山上找到一个山洞,名为阳明洞。语言不通,胸中悲凉苦闷至极。“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外物者,误也。”修建龙冈书院。正德四年(1509年),调任贵州提学副使。年底,升任江西庐陵知县。

3.三大事功

正德12-13年,平定赣南农民暴动。平山中贼。推行十家牌法,肃清部队奸细,强化治安。就地选取民兵,精简官兵。就地给养。设立社学,建立乡约,政教一体。军事打击与安定百姓一起抓。

正德14年,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卫队19000人,大臣需参拜——明代亲王。朱宸濠四处收兵,号称十万。疑兵迷惑,号召勤王,直捣南昌。

嘉靖6年,出征思恩、田州的南夷叛乱,和平解决。阳明撤兵,两位首领出降,各杖100,解绑放归。明代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地方官处置不当所致。设立乡学教化之。

4.讲学不辍 

5. 断魂青龙铺。病急。经过梧州,拜谒伏波庙。十一月二十九日,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