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26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立大学毕业后,在西保留地大学获博士学位。1959年起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由于开发了试管内在酶的作用下将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基因与SV40基因结合在一起的技术,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贡献
基因工程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分子生物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或时期的一种历史的必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许多科学家对基冈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为基因工程的产生作出了理论和技术上的准备。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保罗·伯格在这中间进行了关键性的研究,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体外完成了两种DNA分子的重组,成为基因工程的开拓性人物。
简介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是德国波兹坦(Potsdam),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也是著名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1819年后辞去公职,专门从事学术研究。洪堡特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著有《论爪哇岛的卡维语》。
贡献
重新改革普鲁士义务教育制度:1809年2月起,洪堡从外交官调任为普鲁士王国内政部文化及教育司司长,掌管普鲁士所有的教育文化事务,在他短暂的任期内,洪堡重新改革了普鲁士引以为傲的义务教育制度,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
创办了柏林洪堡大学改革高等教育:洪堡另外一个更大的贡献,是于1809年创办了柏林大学。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的。
在威廉·冯·洪堡的领导下,德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高等教育改革。洪堡提出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去追求纯粹知识的思想,科学研究第一次成为大学职能。洪堡的办学思想和柏林大学的改革已经成为近代大学的典范,它和法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共同构成欧洲近代高等教育两大模式,不仅影响着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而且还影响到世界其他各国。美国的教育家吸取了德国改革的经验,“赠地学院运动”和“威斯康星思想”进一步强调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凸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使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使德国的“讲座制”更加民主化。一些看似深深地扎根于本国土壤的院校机构实际上已经受到了国际观念和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