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
检索结果共
个
1
学术诚实的起跑线
1.1
从荣誉法则出发
1.2
学术诚实三原则
1.3
诚实学习
1.4
诚实写论文
1.5
诚实做实验
2
科研的价值追求
2.1
科学海洋上的高远星空
2.2
默顿范式中的精神气质
2.3
科研人的基本价值共识
2.4
科学家伟大的人文情怀
2.5
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理念
3
科研诚信的基准
3.1
诚信与科研诚信
3.2
学术自由与研究责任
3.3
科研诚信的基本内涵
3.4
负责任的研究及实践
3.5
学术规范及其基准
4
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
4.1
科技的专业伦理准则
4.2
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4.3
高新科技时代的伦理挑战
4.4
科研人员的社会良知
4.5
创新中的伦理考量
5
科研准备的金规则
5.1
做什么,不做什么?
5.2
认清伪科学
5.3
课题申请的规范
5.4
相关事项的预先协议
5.5
研究计划制定ABC
6
怎样获取和管理数据
6.1
数据收集与保存之道
6.2
诚实精准地记录数据
6.3
数据与研究的真实性
6.4
谁的数据?
6.5
数据共享有规则
7
成果的撰写与发表
7.1
如何引注
7.2
数据与图像处理的规范
7.3
谁应该署名?为什么?
7.4
导师能否署名
7.5
媒体发布防误导
8
研究对象的保护之道
8.1
《纽伦堡法典》与《赫尔辛基宣言》
8.2
知情同意原则
8.3
对研究参与者的尊重和保护
8.4
负责任的动物实验
8.5
守护动物的福利
9
实验室安全无小事
9.1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9.2
安全监管须严格
9.3
从安全管理到安全文化
9.4
实验室安全常识
9.5
唱首实验室安全歌
10
社会研究中的伦理规范
10.1
人类相关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10.2
知情同意原则的实施
10.3
如何研究弱势人群
10.4
资料收集中的道德问题
10.5
资料处理和研究结束后的道德问题
11
面对利益冲突怎么办
11.1
大科学时代的科研
11.2
避免由利益冲突造成的失实
11.3
如何应对职责冲突
11.4
利益冲突如何披露和处理
11.5
审稿中的利益冲突
12
同行评议有规矩
12.1
同行评议的诚信准则
12.2
认可不同研究方法的价值
12.3
规避利益冲突
12.4
不能向评审材料伸手
12.5
被评议人的规范要求
13
师生关系的宝典
13.1
导师的职责
13.2
做负责任的学生
13.3
师生相处之道
14
合作研究的规范
14.1
合作关系的正式确立
14.2
如何主动有效地沟通
14.3
相互遵从与协调
14.4
合作研究的预先协议
15
学术交流须知
15.1
知识的公开与共享
15.2
如何开展学术批评
15.3
同行相尊之道
15.4
学术批评的原则
16
向科研不端行为说不
16.1
什么是科研不端行为
16.2
伪造
16.3
篡改
16.4
剽窃
17
避免有问题的研究
17.1
哪些行为有问题?
17.2
不当署名不应当
17.3
拆分发表应避免
17.4
不应低水平重复
17.5
不得疏忽、瞒报与误导
18
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与查处
18.1
不端行为的举报
18.2
查处的程序
18.3
举报与查处的复杂性
18.4
对不端行为的惩戒
18.5
期刊撤稿
19
遏制科研不端的治本之道
19.1
科学精神与科学道德教育
19.2
建立科技信用制度
19.3
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19.4
从院士自律开始
19.5
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20
科技时代的伦理规范
20.1
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
20.2
科学研究的实践伦理原则(1)
20.3
科学研究的实践伦理原则(2)
20.4
科学研究的实践伦理原则(3)
20.5
科技发展的“伦理软着陆”机制
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10位科学家
钱学森 航天与导弹专家
袁隆平 水稻专家
李四光 地质学家
邓稼先 核物理学家
华罗庚 数学家
张孝骞 医学家
朱光亚 物理学家
吴文俊 数学家
黄伯云 材料学家
李国杰 计算机专家
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作业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