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心人》作品分析
歌曲开篇悠扬婉转,循序渐进;间奏中交响元素明显,显得宏大而庄严。从第一段段的卡塔莉,再到第二段卡塔莉,心境已经不同,渐渐转急,着重表现于男青年失去爱人后的痛苦与迷茫和不知所措;随着第三段Core, core’ngrato(负心、你这负心的人)乐曲更加之深入,表现得更多的则男主人公内心挣扎,绝望的感情。
后一部分与前一部分结构相似,但最震撼人心的部分,则在最后e nun ce pienze的高音部分。它把整部作品引入高潮,真实震撼地再现了男青年当时的心理,寒彻人的血脉,不禁为如此的一部爱情故事怆然涕下。
透过精彩的歌剧小品《负心人》,我们深化了艺术对人心灵的震撼,由此,进一步深入讨论关于艺术形而上学。
叔本华的艺术形而上学论述:
叔本华的《关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深刻揭示了人被困于意欲不得解脱的事实,同时也也揭示出艺术(尤其是音乐)作为拯救人生之必要途径:
1.我们在美感的观察方式中发现了两种不可分的成分:(一是)把对象当作柏拉图的理念认识……;然后是把认识着的主体不当作个体,而当作认识的纯粹而无意志的主体之意识。……我们将看到由于审美而引起的愉悦也是从这两部分产生的,且以审美对象为转移,时而多半是从这一部分,时而大半从那一部分产生。
2.一切欲求皆出于需要,所以就是出于缺乏,也就是出于痛苦。
3.但在外来因素或内在情调突然把我们从欲求的无尽之流中托出来,在认识甩掉了为意志服务的枷锁时,在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欲求的动机,而是离开事物对意志的关系而把握事物时,所以也即是不关利害,没有主观性,纯粹客观地观察事物,只是它们赤裸裸的表象而不是就它们的动机来看而完全委心于它们时,那么在欲求的那第一条道路上永远寻求而又永远得不到的安宁就会转眼之间自动光临……
4.自然的丰富多彩,在它每次一下子就展开于我们眼前时,为时虽只在一瞬间,然而却几乎总是成功使我们摆脱主观性,摆脱位意志服务的奴役而转入纯粹认识状态。
5.我们通过眼前的对象,如同通过遥远的对象一样,使我们摆脱一切痛苦,只要我们上升到这些对象的纯客观的观审,由此产生幻觉,以为眼前只有对象没有我们自己……这样,剩下来的就仅仅是作为表象的世界了,作为意志的世界已消失了。
通过上述叔本华的节选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他诣在强调通过艺术直觉和审美过程(当然还有哲学研究、理性思维,禁欲主义等),达到佛教所说的涅磐或伊壁鸠鲁誉之最高的善。、
也就是说,人们应当摆脱一切世俗的利益和要求,去除一切现实生活和理想、目的,抛弃一切理性而科学观念以及理性为基础的一切道德规范,而进入无我之境。
且不论叔本华悲观与否,他的艺术形而上学确实影响了一批人,尼采、萨特、弗洛伊德、萧伯纳、瓦格纳、托尔斯泰、爱因斯坦等等。如果说在社会历史、发展上影响最大的是马克思;那么在艺术形而上学上,影响最大的则要数叔本华。
在我在生活迷茫困苦时,在我听死亡金属的狂野和嘶吼时,在我坐在地上拿着吉他唱许巍《故乡》时,在我在图书馆翻看西方古典绘画画册时,我的心灵徜徉于世俗和欲望之外,与叔本华取得了共鸣,感到了灵魂上的慰藉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