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一、演奏技巧

本曲为复二部曲式结构,即主要由AB型结构构成,其后是基本结构的重复,最后再加了一个结尾。每一个大的部分都由并列二部曲式构成。


1. 前奏(1-9小节)

从主调G大调开始的前奏部分,起着奠定全曲基调和气氛的作用。

左手的低音和弦伴奏声部执着的连续六连音,与右手高音声部宽广、赞美的旋律构成明显的节拍错位,为音乐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同时,该节奏型构成贯穿于整首歌曲伴奏的主导节奏型。右手由和弦与八度织体构成的明亮高亢的旋律,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手腕及手指的支撑能力,尽量把手腕放低,伸直和铺平手指,以整体的感觉使肩部到手臂的重量很好地落到这些整齐的和弦与八度上,同时调节身体重心稍偏向小指,演奏出明亮丰满的旋律线条。

从第2小节引入的左手伴奏织体,采用六连音织体形态,与右手旋律形成上疏下密的对比,由于在这复杂的不规则的分解琶音里,包含了低音层、和声与部分副旋律三个层次,所以演奏者必须做到自如地旋转手腕和放松地支撑大指,低音的演奏必须依靠大臂、小臂的重力获得深沉的音响。注意每个六连音的第一个和第四个音符要稍微突出或加深一些,保证节拍的内在律动组织成线条。这里的很多长或者短的连线给演奏者处理强弱、分句以及设计指法提供了一些提示在每个连线里的音符基本都可以根据音符的走向设计渐强和渐弱。

练习六连音织体首先要十分准确地抬指演奏,把握每个音符时值的均匀,然后结合柔软的手臂动作突出低音层,最后利用手腕的翻转找寻隐藏在六连音里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旋律线条,这也是练习全曲多连音(以六连音为主)伴奏织体的共同要求。

第4、5小节是前两小节的变化重复,在第4小节进入bG大调的Ⅳ级功能组和弦,这些不稳定和弦伴随着右手八分音符的旋律音一直向下缓慢滑行,注意在第5小节第三拍的后半拍之前分句,情绪随之慢慢下落,结束在主调的Ⅴ级和弦上。对于这里的延长符号,不能直接按正常拍子进入歌唱,演奏者必须给予演唱者一个较大较深长的呼吸,准备进入歌唱情绪及速度。


2. 二部曲式第一段(10-19小节)

该段与前奏在演奏处理方面的不同是必须用左右手交替演奏,演奏者要完全用耳朵来充当指挥,使听觉上紧密相依的音流里,深远的低音及深浅不一的副旋律呈现出一幅视觉般的山水画来。演奏该段时因为受手指长短、粗细不均的条件局限,演奏者要努力避免不合适的习惯性大指、二指重音、三四指粘连以及左右手交接时极容易出现的缝隙和脱节。在演唱旋律乐句结束的长音部分,伴奏里有明显填充型副旋律(第14小节)的,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不加掩盖地从强的力度弹出这几个渐弱的音程,从而很好地引出演唱者演唱第二句。


3. 二部曲式第二段(20-40小节)

为了表现该段的音乐情感,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加大手臂的挥动动作,增加落键的高度来推进力度,不断增强音乐的不稳定性,在第3436小节伴奏织体突然换成柱式和弦,

演奏者在弹右手的和弦与八度主旋律时应尽量弹满这些音符的时值,稳定演唱者的情绪和速度,慢慢把之前川流不息的音乐逐步减慢减弱,为宣叙调风格补充段的进入做好铺垫。


4. 补充段(41-50小节)


这一段的伴奏音乐织体变为宁静的柱式与琶音柱式和弦,主要停留在极不稳定的Ⅳ级功能组上,似乎给演唱者如泣如诉的悲鸣罩上了一层薄纱。这些弱拍上的琶音柱式和弦与后面强拍柱式和弦的感觉十分像是在不停地问,一动一静,一短一长,手臂一起一落,需要非常柔和的动作和良好的手掌与手指支撑,完全放松肩关节,慢慢落出自然的声音,同时注意把右手小指的音符弹得明亮些。

4850小节是Ⅳ级和弦的解决以及演唱者对于这些问的回答:“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紧凑而果断地”的属功能组Ⅶ级和弦一定要积聚好整个上肢的重量,慢慢落出非常深沉、温暖的音响来,其后的和弦越来越慢,越来越沉并最终到较弱的主和弦上,引出对比性质的“思潮澎湃”的中板间奏华彩。


5. 间奏(51-62小节)

间奏华彩部分尽管没有歌词,但它是前面三个段落情绪上的继续发展,情绪越来越激动。这一部分为后面全曲音乐情绪基调的奠定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演奏者要注意第5961小节的左手八分音符旋律应以8个音为一组来划分,保持好这种特殊的节拍错位,使音乐有规律地渐弱和减慢,弹出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空灵的音乐效果来。


 6. 复二部曲式第二部分(63-95小节)

这部分音乐是前面第一个单二部曲式结构的变化重复,速度由原来的每拍70变为74。除了六连音以外,还有三连音、五连音、七连音等织体形式。

右手部分旋律增多,不论是和弦、八度、还是三十二分音符的四连音,“幻想般的”主要旋律都集中在右手小指上,演奏者必须依靠良好的手掌重心控制和小指支撑能力来把握旋律。左手部分的八度与和弦的演奏要突出表现小指的低音,同时结合手腕运送较多的重量给大指,弹出大指的旋律线条。这部分音乐在和声上也使用了副三和弦和离调进行来加强和声音响上的对比。

在第9295小节这个建立在主调主和弦上的伴奏处理上,要注意做一个大的渐强后的长长的渐弱与渐慢,左手的八分音符要弹成非连奏,右手标记了保持音符号的音符要弹得突出和深一些,由这些音符共同控制力度与速度,逐渐结束有歌词部分的演唱,引出歌曲的尾声。


 7. 尾声(96-114小节)

全曲的尾声由平静的疑问和热烈的回答组成,问的部分与歌曲补充段音乐织体相同,是作曲家内心对祖国大地这片热土最炽烈的爱的呼喊,构成了结束全曲的最高潮。

在演奏这些激情蓬勃的强有力的柱式和弦时,演奏者要尽可能多的依靠自己身体各部位的重量,彻底放松肩关节,通过大臂的挥动、身体的前倾与手腕、手掌、手指共同的坚强支撑,积聚最多的重量,弹出十分肯定而饱满的音响来。一定不能有丝毫的拍打,按压和敲击琴键,同时左手的八度低音要非常厚重,右手小指旋律要格外明亮突出,深沉和热烈,可以把这里弹成一个长大而宽广的乐句。情绪高涨的同时,演奏者的速度则应把握得比较慢,可以依靠减慢落键的速度和加深落键的深度来拉长和拉宽每一个音符,这样才能有助于演唱者更好地把握气息来支持难度极大的高音以及把握好情感的宣泄。


 8. 尾奏(115-118小节)

“宽广、充分地”的中板结束句与歌曲的前奏旋律遥相呼应,完美地回归从而结束全曲。左手的伴奏织体由前奏部分的一拍内的六连音缩减为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减弱了伴奏织体的流动性特点,为音乐强有力的结束设好了铺垫。演奏者要注意充分拉宽这个旋律,右手的每个八度时值要都要弹的非常满,可以在第115小节第三拍的后半拍前设计一个气口,从而使弱起的旋律获得对称,均匀的感觉,同时在速度上能更好地做到下台阶式的减慢,使音乐稳定从容地进行到最后收束全曲的主和弦。


 二、总结

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以赋予寓意的歌词,优美的旋律,流畅的伴奏织体等特点成为声乐演唱中极其重要的音乐会演唱曲目之一。在这首艺术歌曲的伴奏中,钢琴的作用、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深度都被有效的扩大,整体音乐形象也变得更丰富、饱满,显示出强烈的钢琴交响化特征。钢琴伴奏者应加强良好的内心听觉及外部听觉能力训练,不断积累出高度的审美观与音乐感,有意识地把握好伴奏中的创作手法,在速度、力度、音量、和声的色彩变化上精心刻画每一个音符,与歌唱者做到同步歌唱,使歌曲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