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竹笛的形制

笛子为边棱音气鸣乐器,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指孔、尾端有两个出音孔、两个辅助音孔、笛塞。笛膜为自然贴附在芦苇杆中的薄膜。

近现代笛子分为曲笛与梆笛,曲笛为伴奏昆曲或通常合奏时所用,梆笛为伴奏梆子戏而用。近些年由于指挥家彭修文改革了民族管弦乐队,出现了“新笛”这一称谓。


①曲笛:为伴奏昆曲或通常合奏时所用,通常为D调


②梆笛:为伴奏梆子戏而用,通常为小G调


③新笛:近些年由于指挥家彭修文为了改革民族管弦乐队在笛子加上低音,因此产生了新笛(也称无膜笛),通常为大G调


了解竹笛的保护

1、避免过于干燥,不可放在暖气、空调、阳台附近。


2、吹完要擦拭管壁和吹口,然后放在笛套或者笛包。
3、可在金属插口处涂抹凡士林等类似起到润滑效果的东西。
4、避免随意磕碰。

演奏姿势
头正体直、两眼平视、两肘自然、双臂张开为四十五度;笛身平、风门正、丁字步、全身诸关节自然放松。


【著名笛子演奏家詹永明先生演奏姿势示范】


持笛方法


①持笛方向有左右两种:“左青龙、右白虎”皆可。


②持笛手型:两手大拇指分别在三、六孔下托住笛身,呈自然弯曲状。


初学者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姿态,须以规范的纠正,既保证美观又科学放松。


1、左手持笛


2、右手持笛

【著名笛子演奏家王次恒先生】


口型及呼吸方法

笛子的发音要靠口型与气息,两者缺一不可。吹笛时,气流从上下唇的唇缝中吹出进入吹口,引发了竹管震动从而使笛子发出声音。


①口型:

  上下唇肌以人中为界分为四块唇肌,自然贴住牙床,利用嘴角适当收缩力量,使四块唇肌向中间靠拢,发“吁”的口型。


   每个人的口型是不一样的,初学者由于唇肌无力,往往容易鼓腮、或者吹口没有对准人中,甚至有“天包地”“地包天”的情况,教学时,应具体情况具体作出相应调整,对症下药。如“天包地”的情况,应让学生下唇突出一些,“地包天”应上唇突出,尽量使上下唇肌形成圆形风门,保证吹出声音。


②呼吸方法:


  对于初学者来讲,首先要学会自然呼吸法(即胸腹式呼吸法),因为初学者能较快体会这种呼吸法,待掌握后,应学习腹式呼吸法。


指法

掌握了演奏姿势与演奏方法,下面就试着吹出声音:


从最简单的全开音“#4”开始,吹响后可按指法吹奏“123”等音。


注意


手指要按严指法孔,不能有缝隙,所以当你吹不响的时候,检查一下:


嘴巴是否对准吹孔,手指是否按住指孔,不要拼命用蛮力去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