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音
一般装饰音分为以下几类:打音、叠音、颤音、滑音、赠音、倚音、历音、剁音等
打音:顾名思义,就是在本位音孔上打一下。比如:66,这两个6中的第二个6要打音,即在演奏完第一个6之后,用力在6这音孔上打一下,实际演奏效果就是6 56,只不过5的时值非常短,其作用是用打音把两个6音分开。这种技巧,在一些南派风格的曲子中用得较多。如江先渭的《姑苏行》这首曲子中,有很多地方都用上了打音(如:行板中的有这么一句:23 1 12 32 123 65,第二个1用的就是打音。注意:打音,就是要打下去,且要打得清脆有弹性,而不是按下去。
叠音:是江南丝竹音乐中使用较多的装饰音,叠音一般是从比主音高一个音快速落到主音上,产生重叠之感,手指不能抬太高。演奏中2的叠音一般演奏为32,其中3这个音要演奏得很短,又要演奏清楚,不仔细听,好象似一个音,仔细一听,又是两个音。演奏方法和倚音相似,也占用主音的时值。
颤音
颤音,演奏时要注重手指的弹性,手腕和手臂不能紧张用力,注意力集中在指尖的弹性上,手指抬起不能太高。我一般是以打音的方式开始颤音的,如全按作5中7的颤音,在开始之前,手指处于1的位置,气吹出的同时第三孔打下去,发出7的音,再持续地完成颤音演奏。与颤音相似的还有波音,只是颤音是有连绵不绝的感觉,而波音一般则可以理解为很短的颤音,如2的波音,一般可以演奏为232,下波音2可以演奏为212。不论颤音还是波音,一般情况,最后的落音要停在主音上。这点很重要!
滑音
滑音能使笛子的声乐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指滑音是用手指在按音孔上渐按或渐开而发出的滑音效果。
分类:“指滑音”和“气滑音”
气滑音是通过气息的控制,例如口风的强弱、急缓、风门的大小及位置的变化而发出的滑音效果。演奏滑音时,一般都用这两种滑育音方法互相结合,也就是在手指的渐按或渐开的同时,配合气息的控制和风门位置的移动,造成滑音效果。
在乐曲中,由一个较低的音向上滑到另一个音,叫“上滑音”。由一个较高的音向下滑至另一个音,叫“下滑音”。
赠音,多见于江南丝竹音乐中,装饰在主音结束时,时值很短,在主音气息结束之前的一瞬间演奏好赠音,不能把音吹长,要靠气和手指配合来完成。
倚音,是常见的装饰音,出现在主音前,力度比主音要弱,时值占用主音的时值,1拍的主音加上倚音,合起来的时值还是1拍,不能延长。
剁音
剁音是一种竹笛技巧,中间不能经过音的显露和空间痕迹。当本音吹响后,速用上方的三度、四度或六度、七度等音孔的按指迅速放开,而又急速有力地按闭,使之本音更加强而有力,断顿、结实,干干净净地发出。犹如刀斧剁东西一般,使本音明显、突出。然而也要求剁奏时上方的辅助也能听得出来,使两个音能糅合在一起,浑然为一声发出。
历音
从本音前面的某一个音开始,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向本音急速、连续地级进,叫做“历音",它能增加乐曲热烈、粗犷 、有力的气氛。
历音所占的时间极短,吹奏上历音时,每个手指要依次急速而又均衡地开放,吹奏下历音时则要依次急速而有力地按闭音孔。每个音都要短促、清楚地吹出来。